首页 > 乐鱼网站赞助了大巴黎 > 高压交流接地开关

丁荣军:走在时代的路上

时间: 2024-08-26 13:31:11 |   作者: 高压交流接地开关

  从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传来喜讯,由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下称“株洲所”)总工程师丁荣军等人承担的交流传动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是我国重大装备现代化自主创新实践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标志着我国交流传动系统的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该项目的研究成功也使我国成为继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之后,又一掌握该核心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1984年,从西南交通大学电力机车专业毕业后,丁荣军放弃了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了能发挥自己专长的株洲所。

  当时,在我国占据轨道交通领域主导地位的是直流传动技术。而世界的发展现状是,随着电力电子等高新技术的快速的提升,具有节能、高速和牵引大功率等优势的交流传动技术方兴未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全面将交流传动系统应用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交流传动成为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之一,成为高速铁路和重载货运的动力系统的必然选择。

  株洲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把眼光瞄向这一前沿技术,着手基础研究,丁荣军正赶上我国这一轨道交通直流变交流的蓄势期。

  交流传动与网络控制管理系统是铁路机车“机芯”。丁荣军没有系统学过控制理论,并且在这方面可供参考的书籍资料奇缺,要想从事轨道交通前沿研发技术,只有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学起。

  为了科研和市场结合,株洲所技术员深入到机务段跟司机跑车,现场解决技术问题,并带着现场了解的问题研发新产品。从1984年到1988年,丁荣军在位于偏远山区的陕西勉县一个机务段跟机车跑了4年。

  漫长的日子里,勉县的机务段招待所绝大部分时间只有丁荣军一个人,机务段职工也都了解这一个经常以干粮当饭,彻夜伏案苦读的青年技术员。

  天道酬勤,正是那几年,丁荣军掌握了许多与交流传动技术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1994年,取得长沙铁道学院运输控制专业的硕士学位。

  从进所那一天开始,丁荣军以解决我国高速与重载机车的核心技术为目标,长期从事机车“机芯”交流传动与网络控制管理系统的研制,取得多项原始创新的技术成果。他和同事们创造了一个个新纪录、取得一项项成果。

  作为主要成员之一,丁荣军参加了“电力机车三相交流传动800~1000kW机组地面试验”的研究。该项目1993年获铁道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他组织并参加了“4000kW交直交电力机车1000kW变流装置”的研究,该项目1997年获铁道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作为主要设计者,丁荣军参与了我国首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AC4000kW电力机车原型车”的设计和试验,该项目1996年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他主持了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高速试验列车交直交传动系统的前期研究”,该项目于1997年通过国家验收

  这些成果相继成功运用于“西部之光”内燃机车、国防科技大学磁悬浮列车、国产地铁列车、“863”电动汽车,出口哈萨克斯坦,运用到交流传动机车上。

  丁荣军在交流传动研究领域所作的努力,显著缩短了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提高我国机车车辆行业地位的同时,他也成为铁路机车“机芯”事业的领跑者和灵魂人物。

  自主“机芯”不仅结束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了高技术上的含金量机车的出口,同时该技术不断辐射应用于国家“863”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超高压直流输电和军事装备等领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丁荣军先后围绕铁路机车、动车组、城轨车辆和其他大型项目,主持了国家一系列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

  2005年开始,丁荣军先后承担了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客车电机及其控制管理系统”、“燃料电池客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管理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轿车DCDC逆变器”3个课题,这使得株洲所在该领域虽然起步晚,但很快就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以株洲所作为依托单位的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863”项目7.5MVA IGBT变流器系统研制成功,包括上海地铁A型车、北京地铁B型车、广州地铁直线电机车辆的成套电气系统的国产化都有他们的贡献。

  7.5MVA IGBT变流器系统是目前株洲所研制的上限功率等级的变流器,也是目前国内上限功率的级联输出变流器,它加强完善了高压变频器产品系列,对开拓国内钢铁、船舶、石化等工业变流器市场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基于高压接技术的高压大电流电力半导体器件研究开发及应用也取得了业绩。5英寸系列晶闸管、整流管,世界最大的6英寸系列晶闸管、整流管,4500V/3000A GTO和4500V/4000A

  丁荣军还组织并参与了国防建设项目“90MW/44kV高压电弧喷射用整流电源”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开发与示范”。

  2001年底,北京东郊环形铁道试验场。株洲所自主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商用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奥星”正进行试验。

  突然,试验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当“奥星”车速在110km/h时,中间直流电压慢慢的出现振荡现象,振荡范围随着速度的提高而变大,在车速达到135km/h左右时超过保护值,导致机车停电,失去牵引力。

  “奥星”机车的设计速度是200km/h,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它将无法投入商业应用,使我国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自主研制事业面临沉重打击,连铁道部高层都被惊动。

  工程师陈高华和项目组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紧急关头,丁荣军专程从株洲赶到北京,刘友梅院士和株洲所副总工程师冯江华也亲赴现场。大约两周左右,丁荣军和冯江华不断主持技术分析会,逐步排除各种各样的因素,最后把问题归结到控制程序调节器的参数问题,通过仿真研究拟订了几套参数,最终解决了问题。

  丁荣军紧急时刻显身手,时代电子公司经理陈剑就亲历过一次。当时在对某个机车进行前期调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交流传动技术方面的故障,技术人员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良策。正巧出差的丁荣军得知此事后,专程抽空赶到现场,两个小时便解决了问题,令现场技术人员和客户佩服得五体投地。

  说到丁荣军,他身边的人无不对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业务技术竖大拇指。他对控制管理系统理论的熟悉程度甚至精确到电机中细微元件的排列,电路和主电路的走向简直就像刻在他脑子里似的。每当控制理论项目中存在障碍,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

  如今,身居株洲所总工程师的丁荣军还在攻读博士,只要不外出,每晚都会在办公的地方学习工作到深夜。

  去年才从国防科大毕业的青年技术员唐皓说,技术员晚上加班学习已是株洲所的一道风景,从建所时就形成了。前辈们的行动是榜样,如果哪天没加班学习都感到像是缺了功课似的。

  已是学术带头人的陈高华评价导师有智慧、有理想、有原则。这也是丁荣军取得今天这些成就的精神所在。

  20多年来,丁荣军先后获得了火车头奖章、周光召科技奖等。“十五”期间,丁荣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丁荣军坦承,我们的交流传动技术虽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在制作工艺、实验手段、集成技术等方面和国外大公司有差距,但他坚信这是暂时的,“我们就差那么一点点”,说到交流传动技术,这位老总有着少有的自信与从容。

  株洲所所长廖斌介绍,2006年,是株洲所核心主业不断巩固、路外产业迈出革命性步伐的一年。应用于干线电力机车、城轨地铁车辆的平台技术逐渐完备,动车组项目产业化工作高速推进,电动汽车成功进入北京绿色奥运市场,风电项目强势起航,桥梁支座产品产业化格局形成,部件产品出口欧美市场取得重大进展。

  2007年,株洲所要以“管理运作两个融资平台”为契机与国际全面接轨。以“27亿”的目标为指引加快发展,走在时代路上的丁荣军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窦永平:为老挝带去铁路运营管理中国标准中国诚意温度

下一篇:【48812】新春走底层用心护航春运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