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鱼网站赞助了大巴黎 > 高压交流接地开关

窦永平:为老挝带去铁路运营管理中国标准中国诚意温度

时间: 2024-08-25 12:05:21 |   作者: 高压交流接地开关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车务段万象运营管理中心运营服务部工程师窦永平,作为首趟动车组、货物列车乘务作业组织人员,在万象站工作岗位上,亲历这一历史时刻。他说:“能够参与到中老铁路项目中,我非常自豪;能够参与首发仪式,我非常激动。接下来,我将再接再厉,凭自己所学为中老铁路贡献力量。”

  中老铁路开通前夕,《中华儿女》采访窦永平。通过他,我们正真看到众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奋战在中老铁路一线的铁路青年风采和精神。

  从2020年6月向单位交上“双骨干”培训班申请表那一刻起,窦永平就与中老铁路紧紧联系在一起。中老铁路即“中老国际铁路通道”,也称“中老昆万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重要项目,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建成通车后,从中国昆明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夕发朝至。经过十余年设计、修建,中老铁路开通在即。作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昆明局集团公司”)普洱车务段万象运营管理中心运营服务部工程师,窦永平和他的同事们所要做的,是为铁路开通运营准备好、保驾护航。

  一年多来,窦永平带领团队学老挝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进驻万象运营管理中心,带领同事陆续完成144项措施,培训老挝籍学员……现在,中老铁路老挝磨丁至万象南段已完成静态验收,进入动态检测阶段,逐步从建设期转向运营期。窦永平负责的机务检修运营筹备工作也接近尾声,正待最后开行方案确定,调整机车检修整备方案,确保满足运输生产,为磨万铁路运输提供充足动力。这个不善言辞的西北汉子,眼下最大心愿就是中老铁路如期开通、安全运营,自己力争成为“铁路建设的专家,中老友谊的使者”,为传播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贡献力量。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由国内段、老挝段两段组成,全长1000多公里。其中老挝段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400多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电气化客货混运铁路。作为两国间的跨国线路,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11月13日,中老铁路合作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两国签署政府间铁路合作协定,项目郑重进入实施阶段。12月2日,中老铁路老挝段(磨丁至万象)举行开工奠基仪式,铲下第一锹土。

  2019年4月29日,习主席在给老挝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全体师生回信时写道:“欢迎你们早日乘上中老铁路列车来到北京。”

  今年,中老铁路开通在即。4月,昆明局集团公司成立普洱车务段,其所辖的万象运营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磨万段铁路运营管理工作,包含车务、机务、车辆、客运、货运等。窦永平受命担任运营服务部工程师,并与从事行车、货运、电务、收入、车辆、安监和机务等专业的同事,组成首批入驻中老公司7人专家组,提前到万象参与运营筹备工作,开启他的中老铁路生涯。

  临行前,领导叮嘱窦永平和专家组成员,尽快熟悉这条铁路的设计情况、建设情况和整体规划。首批出行代表不光要负责专业领域工作,还需考虑后期整体运营,即在利于保安全、利于经营效益、利于操作的情况下,从政治、法律的角度解放思想,用中国标准和技术展现良好服务。“领导说,‘运营筹备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集团公司都是你强大的后盾,相信组织,放手去干’。这让我很感动,心里也有了底气”。

  当时老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防疫形势日趋严峻,首都万象刚宣布暂时封闭对内对外交通。老挝国内多地封闭,交通不便,但有些工作已经不容后推,“再不去将会影响铁路正常开通”。为确保运营筹备工作顺利启动,4月29日,专家组毅然如期启程。窦永平还记得,走出昆明局集团公司大门时,天空忽然飘落细雨,为别离平添了几分感伤和悲壮。

  在磨憨口岸入境后,专家组在磨丁隔离14天。虽然隔离期间日程自行制定,但没人真正休息,大家通过老中铁路公司视频会议对磨丁客货作业流程、系统及数据接口需求等提出专业建议,对安全管理体系、备品备件配备进行研究探讨。窦永平要求自己尽快掌握资料、尽早进入状态,梳理运营筹备重点工作。他把自己的工作看成老中铁路公司与昆明局集团公司之间的桥梁,自己多做一点,老中铁路公司就能提前了解开通运营机务方面需要具备的条件,也让昆明局集团公司多了解老中铁路公司目前的准备情况。5月13日,为期14天的隔离期结束,专家组不耽误片刻时间,当天15时从磨丁出发,翌日,经琅勃拉邦到达万象。在雨季的湿热中,窦永平一路看着车窗外掠过的老挝民居、路边光脚跑跳的孩子,听着前期建设者们讲当地风土人情、百姓内心期盼,不禁陷入思索:突破重山封锁,是很多老挝人的梦想。今天,我能来到这条凝聚万千建设者心血的希望之路,该如何完成好自己的使命?为老挝带去铁路运营管理的中国标准、中国诚意、中国温度5月14日,老挝万象,昆明局集团公司普洱车务段万象运营管理中心。此时距离中老铁路预计开通时间不足半年,但因老中铁路公司运营管理部没有机务相关专业,窦永平必须一切从零开始。经过近20年发展,中国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方面已积累丰富经验,中国高铁“走出去”也已成为现实。在老挝籍同事心中,中国技术人员令人信服。窦永平先通过你自己掌握的中老铁路设计的具体方案、购置机车型号、机车开行方案、实际机车检修能力等情况,梳理开通运营要建立的规章制度。他仔细研究磨万段机务房建设计图纸,结合兼职并岗真实的情况,又经过实地踏勘后,组织昆明机务段共提出机务设施优化建议26条,重点对万象南机车检修库、机务派班室、股道自动化控制室的功能进行了调整。并协调老中铁路公司工程部、设计院、各实施工程单位进行落实,目前均已按优化建议施工。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人力、物力条件下,实现设备、站房功能最大化,窦永平花费了不少心思。

  在此期间,窦永平还参与研究磨万铁路基础规章审核;制定了磨万铁路调车机车整备管理办法、机车回送管理办法、磨万铁路物资出入库临时管理办法等老中铁路公司层面一系列制度;为932项机车检修相关物资备品采购配置方案完成技术资料查询、规格型号确认、使用地点明晰和报关资料梳理工作;对144项万象南机辆运用检修车间基础检修设备技术规格书进行审核,对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提优化建议,依据铁路开通时间协调完成所有前期工作。他还要不定期到万象南机辆运用检修车间、万象客整所对房建进展进行督促,察觉缺陷及时协调老中铁路公司工程部门进行共同研讨并整改。身为电力走行专业工程师,本专业的事难不倒窦永平,但在万象,人少事多,他要成为一名全能型选手,做跨专业的事。比如基础检修设备,因为国内专业细分,窦永平接触并不多,但在这里,一百多项机务检修设备技术规格书需要经他审核,部分设备他也从没使用过,“具体性能也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能不能够满足我们机车的检修整备需求”。窦永平就向国内同事求助,“有时加班到半夜,遇到难题,也忍不住发微信问”,从操作人员到修东西的人,再到管理人员,请教个遍,把设备功能、使用情况、安装需要注意的几点、后期维护等情况做详细记录。一项项攻关后,窦永平再到现场时,一眼就能看出设施安装是不是满足要求。到老挝不久,老中铁路公司有三台内燃机车到中大修修程,需要送回中国。对海关办事流程和要求不是很熟悉的窦永平,专门制定配属的回国检修方案,边自学边与各方沟通,很快完成报关资料上报。三台机车得以顺利回国检修,确保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可以投入运输生产,担当全线的调车和编组作业。“学通老挝语、建功新时代”为了更好地筹备、保障中老铁路运营管理,窦永平准备了很多。2020年6月,昆明局集团公司为加强中老铁路运营管理人才储备,组织“双骨干”(懂老挝语的铁路骨干、懂铁路的老挝语骨干)培训班。培训文件下发到昆明机务段,已是机务系统走行部方面核心力量的窦永平,不顾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大,主动报名。“工作后还能有学习机会特别宝贵,能学习一门外语更是值得,我很珍惜。”他坦言当时没想到真能出国工作,但对此怀有期待。最终,昆明局集团公司从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的832名青年骨干中,选拔出180名甘于奉献、敢于挑战、勇于担当、乐于学习的青年,组成“双骨干”培训班。窦永平入选,并担任其中机务人员培训班班长,班级命名为“乘风破浪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通老挝语、建功新时代!”7月31日,“双骨干”培训班开班,“乘风破浪班”口号格外引人注目。窦永平觉得,能把机车修好、把火车开好,有什么事能难倒“机务人”?

  老挝语是拼音文字,看似简单,但对发音要求非常高,同一个音,发音高低长短不同,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发音难、听不清、说不明”,憧憬梦幻,现实“骨感”,大家有点懵。尽管老师在课堂上重复强调,初学者都会遇到这一种的困难,慢慢会好,“但时间不等人,我们是不是得找一些辅助工具”?在窦永平带动下,大家一拍即合,搜索到与老挝语教程一致的手机app。很快,不管是在餐厅吃饭,还是在宿舍休息,班上学员都戴着耳机认真温习讲过的内容,在心中默默体会发音要点,这款软件渐渐成为学员们复习发音的重要学习工具。他把学得好的学员和学得慢的分成一组,五到六人一个小组,相互提问单词、背课文、默写。“大家每天上完课都要读、写到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宿舍休息,第二天早晨6点多起来晨读,学了对话后,见面也相互用老挝语打招呼。”窦永平说。“集中培训期间,他每天晚上通过视频哄孩子睡觉时,都跟大女儿分享当天学到的老挝语。”窦永平培训时室友任懿说。“哄女儿睡了之后,他开始整理班级当天需要汇总的内容,之后才开始温习需要消化的内容。”

  “乘风破浪班”同学们完成第一次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然而返回各自岗位,很多小伙伴没了“乘风破浪”的劲头,繁忙的工作和艰难的学习像是跷跷板,怎么也摆不平。加之语言学习没有面对面,跟老师的交流效果不是很好,窦永平发现,部分同事在纠音课上已经明显跟不上老师进度,有些甚至因为工作太忙而来不及学老师上传在网上的录播课。征得段里同意后,“乘风破浪班”学员用两天时间集中纠音、交流,让大家有充足时间消化学习内容,“效果很好,大家很快赶上来了”,顺利完成后续每三个月一次的集中培训。

  自从开始学老挝语,窦永平把所有娱乐消遣都戒了,手机里的视频、新闻软件全换成老挝语学习软件,每天上班提前到单位学习半个小时,下班后,基本从晚上学到凌晨。现在,他觉得语言水平提升了不少,但遇到稍微难的、专业的老挝语,还是吃力。老挝目前只有一条3.5公里的铁路,很多规章制度、运营管理措施都是一片空白。窦永平说:“老挝语,无论如何要克服困难,好好学。”

  窦永平生长在甘肃庆阳,是个地地道道的西北人。小学时,梦想当工程师的他,被课本里“詹天佑的故事”所触动,立志当一名铁路人。2010年,窦永平从兰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怀着对彩云之南、世外桃源之地的想象,和对滇越铁路“人字桥”的敬意,选择来到昆明局集团公司,寻找属于这一代铁路人的广阔平台。

  进入昆明机务段,窦永平到检修车间从事机车车头的轮对镟修工作。火车一年四季在线路上跑,车轮和钢轨间磨损不小。机车轮子犹如人的双脚,车轮磨损如果不立即处理,列车就无法安全运作。通常来说,承担牵引列车作用、跑在车列最前头的火车头车轮损耗最大。因此,火车头车轮选配、组装、修复等工作,是火车头检修重中之重。

  进入车间后,从打下手开始,窦永平跟着张跃华师傅学给机车“修脚”。镟轮,就是将运行一段时间后机车轮子坑坑洼洼的表面轻轻削去一层,达到光滑圆润的工艺技术要求,保证火车头能战场牵引列车。“他做什么,我跟着做,有些不能上手的工作,他先讲安全需要注意的几点,再讲方法。可我对原理更感兴趣,所以就有很多问题,他虽然不善言辞,可每次都有问必答。”窦永平说。

  镟轮设备安装在地平面以下的地坑中,距地面深约2米,设备安装后,仅有一条能够一人走的过道,通风性不太好。日常运行时,机车轮对会吸附油泥和灰尘,作业时轮对在上,人在下,镟轮产生的烟渍、灰尘常常让镟轮工人满脸黢黑,他们戏称自己是“地坑战士”。

  机车轮对运行后表面变硬,车削时铁屑到处乱飞,虽然车床本身设有防护,但难免还有些铁屑飞出,“几乎所有镟过轮的人,手上都会留下烫伤的痕迹。夏天地坑中闷热异常,但为减少烫伤,我们不敢穿短袖”。

  憧憬中的广阔天地变成十多平方米的镟轮地坑,大学毕业生成了一名火车头的“修脚师”,窦永平心中也曾有不甘,觉得四年大学白念了。直到转正后第一次修完轮子,在检修单据上签写自己名字,窦永平才真正意识到:“我不仅写下了我的名字,而且要保证火车头后面整列车上万千旅客的安全。”随着工作不断深入,他终于领悟铁路人的韧劲:把平凡的事情做精致。“铁路是庞大复杂的系统,我从事的工作只是其中微乎其微的一点,但这个点很重要,我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好,并不是特别容易。和谐型系列大功率电力机车工艺标准,车轮新轮直径为1250毫米,一旦车轮被损耗到直径低于1150毫米,就不能接着使用。也就是说,一个车轮从出厂到报废,窦永平的工作范围只有100毫米。而轮子“脚皮”只会越修越薄,轮径磨耗达到1160至1164毫米,每月必须跟踪监测;磨耗达到1155至1160毫米,火车头每一趟回来都要严格检测,确保车轮质量万无一失。到最后,可能稍微修多一层,轮子就伤重报废。窦永平说:“每削一刀都心疼,但车轮有了毛病又不能不削。”一台和谐型电力机车下有两组共6个车轮,左右两轮的车轮直径差不大于1毫米;同一组6个车轮间的车轮直径差不大于3毫米。窦永平工作时,要通过全车6个轮对的轮径值、轮缘厚度计算每一个轮对的最小加工量,在确保质量前提下,降低检修成本。

  窦永平爱钻研。2013年,他参与成立“昆明机务段电力检修车间接地装置QC小组”,对SS3、SS3B、SS7C型电力机车接地装置修复进行质量攻关,大幅度的提升故障接地装置的修复率。窦永平当时的工长兼师傅钟燕昆赞誉他“通过从机车运行线路、运行环境、轮对踏面加工精度等方面着手,在轮对踏面剥离初期就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不仅防止了事故发生,还延长了轮对常规使用的寿命”。

  六年岗位锻炼,窦永平熟练掌握车轮镟修的操作技能和走刀技巧,成为镟修工种行家里手。2016年,因业务能力强,善于技术攻关,他被调到技术科担任走行专业工程师,“涉及业务面更广,责任担当更多,需要的业务知识更全面、精准,需要的分析、解决、协调能力更强”。

  在中国铁路日新月异快速的提升中,窦永平不断按照新技术提出新要求,从机车检修向数字化精准修迈进,并带着多年积累、历练,奔赴中老铁路一线,在这一开创性工程,留下属于这一代铁路人坚实的历史印记。

上一篇:【48812】青藏铁路调车机车竣工交付使用

下一篇:丁荣军:走在时代的路上